【讲座】《自然》杂志经济学高级学术编辑夏玚博士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1日  

2021年5月10日,《自然》正刊经济学高级学术编辑夏玚博士受邀来我院作题为“《自然》及子刊经济与交叉研究与写作发文技巧”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蓝绿发展研究院李佳硕研究员主持,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开展,来自河海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高校50多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890C

讲座伊始,山东大学蓝绿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宁教授表达了对夏玚博士为在校师生讲解《自然》期刊概览及写作技巧的感谢,希望通过本次讲座使得同学们能够加深对《自然》以及其子刊理解,更好地学习一些写作技巧,了解投稿流程和投稿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C453

夏玚博士首先介绍了《自然》杂志的概况,该杂志是1869年开始发行的周刊,是一本国际化的科学杂志。夏玚博士指出,《自然》正刊只发表在整个学术领域产生广泛影响的研究,不考虑只有常识性结论和观测性的单一类结论的文章,文章的指导意义和阅读受众范围需要跨学科。接着,夏玚博士又介绍了《自然》以及其子刊的定位、整体架构和细分范畴。

随后,夏玚博士详细的介绍了《自然》的审稿流程,从编辑的角度对投稿各个流程的要点和稿件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审稿意见回复的宝贵建议。在投稿前,夏玚博士建议大家应该了解每本期刊的读者群体,更好地选择适合的期刊,注意查询期刊对于一稿多投的要求。此外,根据文章特性来准备投稿信,内容包括主要创新点、主要贡献及研究意义。在审稿过程编辑助理会首先进行质量检查,并根据文章的专业为该文章分配两位编辑负责稿件初审。通常情况下,编辑会根据文章专业选择三位审稿人(多学科跨领域文章可能会有4至5位审稿人)进行审稿,在得到审稿意见后综合考虑文章应被大修、小修或拒稿。若文章需要修改,编辑会在作者修改达标后接受文章。此外,如果文章不幸被拒稿,夏玚博士建议作者还可以转投其他《自然》子刊。

在自由讨论环节,夏玚博士与在场师生以及线上参会的师生就交叉学科的发展前景、论文写作和发表技巧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夏玚博士对科研写作的中肯建议以及对大家学术投稿的鼓励都令与会师生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