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第十五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候选人——张宁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02日  

张宁,经济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蓝绿发展研究院院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政协委员,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效率生产率分析。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Science、Nature子刊、Cell子刊、《经济研究》和ABS4星级期刊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撰写的多份报告获得了各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从教以来,先后培养二十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

张宁教授事迹介绍

张宁教授自2007年从山东大学毕业后赴韩国仁荷大学求学,先后获得了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并荣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和韩国科技创新领域的多项科研奖励。回国后,张老师先后任教于江西财经大学和暨南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在此期间,张老师逐渐完成了从一位博士毕业生到优秀青年经济学者的蜕变。随后,于2020年加入山东大学并担任山东大学威海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蓝绿发展研究院院长,由此开启了一段学术研究与教书育人的新征程,在学者与师者的角色变换中践行着学术研究的理想追求和教书育人的教育情怀。


学海求索,硕果累累。作为一名年轻的经济学者,张老师孜孜以求,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张老师现担任 Green and Low-Carbon Economy 期刊主编,SSCI 期刊 Energy,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副主编,ABS 三星级期刊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编委,《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学术编辑。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Science、Nature子刊、Cell子刊和《经济研究》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20余篇进入ESI热点和高被引论文榜单,出版学术专著 5 部,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和重点项目在内的 5项国家基金项目。张老师先后获得了2018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第十七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等资助与奖励。并于2020至2022年连续三年荣膺“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2年被Ideas/Repec数据库评为全球排名前2%顶尖科学家和前5%经济学家,多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并于2020和2021年分别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二等奖等荣誉和奖励。张老师在效率生产率领域提出了多种改进的全要素生产率和能源环境效率模型,从理论与实践上创新性地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并由此获得了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和中国两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著名学者的高度肯定。


春风化雨,桃李天下。从教以来,张老师先后培养了二十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等人才,张老师以其渊博的学识和亲和的人格为学生所尊敬与喜爱。在学习上,张老师事无巨细,从研究方向到研究方法都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不断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科研精神,深入浅出,真正让学生领略学术研究的魅力。在生活中,张老师更是对学生关爱有加,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并通过聊天等多种方式化解学生的焦虑和迷茫等负面情绪,以极大的耐心与包容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张老师的精心培养下,多名学生获得了包括国家奖学金在内的各种奖励和公派康奈尔大学等国际顶尖高校交流的机会等,并在《经济研究》等国内外顶尖期刊上发表学术研究成果,他培养的博士毕业生凭借突出的学术成果入选了知名高校的人才引进计划,博士后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此外,出于对专业的热爱和责任,张老师在培养自己的学生之余,还积极地通过公开课等多种方式讲授环境效率测算方法与专业领域前沿知识,并共享编程代码,为更多的学子打开了效率生产率领域研究的大门,也有力地推动了该领域的创新性发展,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心怀感恩,矢志图报。作为一名曾经的山大学子,张老师始终感恩于母校的教诲与培养,并最终于2020年回到母校工作。从南国到北方,张老师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在母校的工作与生活中,在他的带领下,山东大学蓝绿发展研究院汇聚了一批包括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和泰山青年学者等在内的杰出青年学者,成为了学术研究的高地,并逐渐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良好局面和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团队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Nature子刊,Cell子刊和《经济研究》等国内外顶尖期刊上,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在张老师的亲自指导和直接参与下,研究团队连续获得了多项国家社科和自科基金等资助项目。同时,张老师还积极地同国内外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为学校人才引进提供了有力的渠道支撑。怀揣着对母校的感恩和对学术的热爱,张老师以极大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身到学术研究与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为母校的发展添砖加瓦,以实际行动回馈着母校的教诲与培养。